弘揚勞模精神 助力東北振興
張志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勞模精神是一種推動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精神動力,集中表現為勞動者的精神的能動作用和創新意識。新時代勞模精神基本內涵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這是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彰顯勞模精神魅力的勞動模范廣泛存在于東北振興的各個領域和行業,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敬業奉獻,可產生重要的帶動效應。用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感召社會,用勞動模范的優秀品質引領風尚,使之真正成為新時代東北振興的強大動力,符合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基本規律。將勞模精神轉化為勇克難題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道技合一的完美境界,既有助于滿足當前東北振興的社會文化發展要求,也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和凝聚社會創造力,是新時代東北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新時代新使命呼喚勞模精神。新時代呼喚的不僅是技藝超群的技術能手、職業先鋒,更是廣大勞動者愛崗敬業、創新創業的勞模精神匯聚,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弘揚勞模精神的獨特價值還在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工藝創新、產品創新和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轉型、發力創新,把助力東北振興和遼寧振興發展作為使命擔當。
弘揚勞模精神,助力東北振興,有以下途徑。
構建勞模精神引領的東北協同創新體系。創新創造是勞模精神的核心,勞動的特質就是創新創造。在東北,勞動模范潛心鉆研、不斷創新、勇于超越,不同時代的勞動模范在技術創新、生產工藝革新等方面都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他們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革新,在平凡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業績。勞模精神的帶動作用為推動東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集聚新動力,已成為引領時代進步的主流價值取向。
強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是第一資源意識。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日益深入,東北地區的機制性和結構性等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東北振興弘揚勞模精神,就是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增強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以勞模精神引領創新文化,用工匠精神雕琢創新人才。在工業領域,就是要在弘揚勞模精神的基礎上重塑工匠精神價值,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滿足個性化、高品質消費需求。勞動模范在勞動技能、創新方法、管理經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傳承勞模精神使其深深地扎根于企業文化之中,對做強做優做大東北國有企業具有重要價值。東北振興要進一步向質量、效益、內涵、集約方向發力,特別需要強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是第一資源意識。同時,需要出臺富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用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建設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東北振興提供雄厚的人力資源保障。
東北振興需要形成勞模精神引領的社會風尚。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有利于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營造全社會尊重勞動模范的社會風尚。實踐證明,在勞模精神鼓舞下和勞動模范帶動下,沈陽機床的科研團隊不斷注重技術研發創新,歷時5年時間成功研發出i5智能機床,實現了從“追趕者”到“超越者”的角色轉變,從而打破外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成為“中國制造”升級新范本。由此可見,弘揚勞模精神,強化勞動模范的示范帶動作用,對于提高企業創新創造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未來東北尤其需要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行動計劃,推廣應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先進生產制造方式,加快在關鍵核心技術、重大裝備等領域取得突破,夯實東北振興的堅實基礎。
營造用勞模精神涵養創新的制度環境。進入新時代,東北需要著力培育具有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職業素養的產業工人,引導其弘揚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在此基礎上打造優秀企業文化。優秀企業家是勞模隊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冒險和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制度完善,二是政策穩定。當前,東北需要用活、用足《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的若干政策,先行先試,主動作為。應堅持和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營造用勞模文化涵養創新的制度環境,培養和激勵勞動者不斷提升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目前,東北制造業企業中涌現出一批“能征善戰”的創新尖兵,以勞模精神引領創新文化,用工匠精神雕琢創新人才,帶動更多勞動者在東北振興的主戰場為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伴隨著低成本要素優勢減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經濟運行潛在性風險增多,東北振興的新舊動能轉換勢在必行。東北要形成新優勢,必須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通過制度建設乃至立法,規范政商關系,讓企業家精神為東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助力東北振興。
(作者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東北(遼寧)老工業基地‘勞模文化’史料編纂及當代價值研究”(課題編號15ZDB052) 階段性研究成果)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